🌟 減肥,真的是每位女生的人生必修課題啊!🌟
不論你現在是不是正在努力減重,相信在網路上搜尋「減肥」這個關鍵字時,總會看到許多令人驚豔的成功案例!各路明星似乎都能利用間歇性斷食法在短短幾天內甩掉三、五公斤,真是讓人心動不已!🤩
但其實,斷食法有很多種,效果也各有不同。在開始之前,一定要花點時間做好功課哦!了解哪種方法最適合自己,才能更有效地達到理想效果!💪✨
今天,醫師想和大家探討這些斷食法的小迷思,分享關鍵資訊,讓我們一起在減肥的路上互相支持、一起前進吧!
❁ 間歇性斷食法原理?❁
什麼是『間歇性斷食法』(常簡稱斷食):
意思是指在限制的時間內進食,其餘長時間禁吃東西,可以明顯改善體重和體脂。一般來說吃完一餐後需要7-10小時來消化,身體會優先消化碳水化合物(醣類),之後才分解脂肪,所以傳統一日三餐的模式,往往還沒機會燃脂就吃下一餐了,只剩下睡覺時有機會燃燒脂肪。
而間接性斷食就是利用一段長時間讓身體空腹,來增加身體燃燒脂肪的時間,進而燃脂達到瘦身效果。最大好處是能幫助身體提高新陳代謝,提升腎上腺素並且降低胰島素,幫助血糖控制,讓身體更有效地運用脂肪來當主要能量來源。
另外,根據國外研究「168間歇性斷食法」也能改善肌肉發炎並提升身體的抗氧化能力。
❁ 斷食的三大迷思?!❁

⦚⦚⦚斷食迷思一:斷食期間過後時吃什麼都可以嗎?
當然不行,斷食法最重要的還是『熱量管控』,尤其會有報復性心態的人可能會在斷食期間過後採暴飲暴食進食,反而會失敗。因此,進食時還是應該做熱量控管,男性一天熱量建議控制在600大卡,女性則為500大卡。如此一來才會有顯著減重的效果!
⦚⦚⦚斷食迷思二:任何人都適合斷食法減肥嗎?
不行,以下是不建議進行斷食法的族群:
1. 胃潰瘍、腎臟病、高血壓患者不建議。
2. 糖尿病,因為斷食會提高胰島素敏感度,需留意血糖是否過低。
3. 孕婦及哺乳者不建議,可能無法攝取足夠的營養和熱量。
4. 成長中的孩童或青少年不建議
⦚⦚⦚斷食迷思三:爲什麼試完斷食法還是沒有瘦?
重點不是斷食時間,而是跟進食時間內「吃什麼內容」 & 「吃多少熱量」有關!
其他因素包括飲食習慣不正確、吃太多加工跟精緻食品、睡眠不足或熬夜、飲水量不夠、運動量不足、斷食的時間點錯誤等。
另外如果體重原本就算標準,體內能燃燒的脂肪不夠,身體會產生減重阻力,也會影響到效果。
醫師重點補充
❁ 斷食的副作用 ❁
⇀ 建議搭配重訓及攝取足夠蛋白質,避免肌肉量流失,才能同步達到增肌減脂的目的。
⇀ 習慣暴飲暴食者可能會報復性進食,造成飲食失調反效果。
⇀ 時間難配合,一般上班族因為下班時間比較晚,很難完全配合,如果真的要進行的話可以把第一餐放在中午12點,最晚8點吃晚餐
❁ 間歇性斷食法常見QA ❁

Q1:減肥好難!我該如何做起?
A1:如果你對間歇性斷食感興趣,可以從較輕鬆的方式開始,例如從16/8的模式入手,也就是斷食16小時、僅8小時進食,慢慢適應,並隨時根據身體反應調整。
Q2:不同的間歇性斷食法有哪幾種?
A2:常見的方式包括16/8(每天禁食16小時,進食8小時)、5:2(每週有2天攝取極低熱量)、以及24小時斷食(每週斷食1-2次)等。
Q3:間歇性斷食的主要好處有哪些?
A3:研究顯示,間歇性斷食可以幫助減重、改善胰島素敏感性、降低炎症及增進心血管健康。
Q4:間歇性斷食是否會影響我的肌肉質量?
A4:確實如此,因此正確的間歇性斷食搭配適當的高蛋白飲食和重量訓練,才可以幫助維持肌肉質量,而不至於因為減少卡路里和蛋白質攝入而造成肌肉流失。
Q5:是否可以一直進行間歇性斷食?
A5:不建議長期進行間歇性斷食,短時間進行間歇性斷食的人,實際上可以增加新陳代謝;然而,研究顯示長期嚴格限制卡路里攝取會導致代謝率下降,身體會出現這樣的原因是為了能節省能量消耗,自然而然的出現這樣的狀態。就容易遇到減重的撞牆期,甚至長期導致肌肉量流失!
醫師貼心提醒:
雖然間歇性斷食可以幫助控制攝取,但關鍵還是在於進食時間內「吃甚麼」 & 「吃多少」,同時建議配合重訓以及高蛋白、高纖維、低脂肪、低碳水化合物為大原則,才能獲得最佳減重效果呦!
學員們若有其他關於間歇性斷食法的問題,也歡迎底下留言或者私訊詢問醫師唷!
我們下一堂課見!💗